腸病毒
「醫生,我家小朋友發燒拉肚子,是不是得了腸病毒啊?」
【腸病毒的典型症狀】
腸病毒雖然叫腸病毒,但卻跟腸胃沒有關係,腸病毒可以引發多種疾病,其中很多是沒有症狀的感染,或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,常引起的症狀為
(1)疱疹性咽峽炎:發高燒,在口腔的後咽部,產生小水泡與潰瘍
(2)手足口病:輕微發燒,在手掌、腳掌及臀部,產生不痛不癢的紅疹或小水泡,口腔在軟顎的部位也會有小水泡及潰瘍
「什麼?確定是腸病毒?那怎麼辦?會不會很嚴重啊?」
【腸病毒的預後】
在台灣,腸病毒感染通常在每年的三到六月份有一個高峰期,九到十月份又有另一波小高峰,雖然每年都會有腸病毒合併重症的病例發生,但大部分腸病毒的感染都是可以痊癒的。一般而言,感染後會發燒兩三天左右,口腔的潰瘍及手腳的皮疹大約是一周可以完全恢復。
「醫生,給我小孩用腸病毒的特效藥,自費沒關係!」
【腸病毒的治療】
腸病毒沒有特效藥,但是不用擔心,絕大多數的患者會自行痊癒,但感染腸病毒期間,會因為嘴巴潰瘍造成的疼痛,而食慾下降,所以我們建議讓患童吃「冰涼軟爛」的食物,以降低進食時的喉部疼痛感,布丁、果凍、冰淇淋、溫度較低的配方奶,都是可以選擇的食物。除此之外,除了食慾差,再加上發燒造成水分流失,患童很容易會脫水,所以盡可能地補充水分,也是罹患腸病毒期間,重要的治療注意事項之一。
「可是小朋友都沒有出門啊,怎麼還會得腸病毒?」
【腸病毒的傳染及預防】
腸病毒的傳染力很強,通常經由飛沫(咳嗽、噴嚏、分泌物)或糞口(水、食物污染)傳染,抵抗力較強的成人得到腸病毒不見得會有症狀,雖然因為沒有症狀或是症狀很輕微,而不知道感染了腸病毒,但身上還是帶著病原,仍有機會傳染給小朋友。腸病毒的潛伏期大約三到五天,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。所以家中若有孩童患病的話,必須在家自我隔離不要到公共場所去,家中主要照護者也儘量要在接觸病童後,勤於洗手,才能避免腸病毒肆虐。
「怎麼判斷我的小孩是否腸病毒重症?」
【需緊急回診的情況】
如果孩童感染了腸病毒,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小朋友是否有重症前兆,如果有以下這些現象,就必須懷疑可能是腸病毒合併重症,必須儘快再帶回來給醫師診治。
(1)持續發燒、嗜睡、意識不清、手腳無力
(2)肌抽躍(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)
(3)持續嘔吐
(4)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
撰寫 by 涂毓玲醫師